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1942年河南大饑荒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miccer    時間: 2012-12-2 10:04 PM     標題: 1942年河南大饑荒

河南大飢荒發生在1942年夏到1943年春,河南發生大旱災,夏秋兩季大部絕收。大旱之後,又遇蝗災。飢荒遍及全省110個縣。據估計,1000萬眾的河南省,有300萬人餓死,另有300萬人西出潼關做流民,沿途餓死、病死、扒火車擠踩摔(天冷手僵從車頂上摔下來)軋而死者無數。
 從1941年開始,地處中原的河南就開始出現旱情,收成大減,有些地方甚至已經“絕收”,農民開始吃草根、樹皮。到1942年,持續一年的旱情更加嚴重,這時草根幾乎被挖完,樹皮幾乎被剝光,災民開始大量死亡,在許多地方出現了 “人相食”的慘狀,一開始還是只吃死屍,後來殺食活人也屢見不鮮。然而,國民政府對此似乎了解無多,不僅沒有賑濟舉措,賦稅還照征不減。事實證明,一旦政府採取種種有力的賑災措施,災民得到救濟,死亡人數便迅速減少。在這次大飢荒中,美國《時代》周刊駐華記者白修。(TheodoreH.White)在促使遠在重慶的國民政府最終採取果斷措施、拯救無數生靈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  河南官員掩蓋真相
  1943年災區氣候依然乾旱,災情進一步惡化。這時,災區的情況開始外傳,2月初重慶版《大公報》刊登了該報記者從河南災區發回的關於大飢荒的報道,卻遭到國民政府有關部門當即勒令休刊三天的嚴厲處罰。消息傳出後,駐重慶的外國記者一片嘩然,白修德決定親赴災區一探虛實。月底,經過有關部門批准,白修德來到河南災區。雖然已經有所耳聞,但親眼看到災區的情況他還是深受震動。路旁、田野中一具具屍體隨處可見,到處都是野狗在啃咬死屍。白修德拍下了多幅野狗從沙土堆中刨出屍體來啃的照片。在當地傳教士的陪同下,他走訪了一些村莊,訪問了許多災民。從災民的口中,他才知道吃人已不鮮見,問題只在於是吃死人還是吃活人。
  1942年,就在中國民眾的抗日戰爭進行到了關鍵的時刻,全國民眾一致對外抗戰,後方的支援尤為重要,但當時河南爆發了大飢荒,死亡人數達300萬之多﹗
  1942年,豫北、東、南30多個縣占河南總面積三分之一的區域已被日軍佔領,剩餘的豫中、豫西尚在國民政府管轄區域內。1938年,黃河決堤泛濫,這讓我們記住了洪水,記住了蔣介石,更記住了日本。國民黨總裁蔣介石的“以水代兵”之法讓河南、安徽、江蘇三省所屬44縣5.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黃河水淹沒,我們暫不考慮此次洪水對日軍的影響,應該考慮的是89萬河南百姓。黃河水退後,形成了長達400多公里的黃泛區。豫東平原的萬頃良田沃土變成了沙灘,黃泛區很多不願做亡國奴的民眾,大批流向國統區,加重了國統區民眾的糧食負擔。此後黃河水連年泛濫、決口。大水之後,撂荒的土地又發生了蝗災。莊稼被啃個精光,眼看著僅存的一點莊稼被毀,百姓有苦難言。
 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,河南有幾十萬中國抗日軍隊駐防,而這幾十萬人的糧草補充,全靠自己省內解決。從1937年到1942年,五年半的時間,河南兵糧的貢獻都是全國第一。沉重的兵役和賦稅數額,使河南的民力物力財力已經枯竭,許多農民破產逃亡。其實就是在風調雨順的時候,河南農民在交糧納賦之後,也只能靠野菜和一些雜糧度日,更談不上任何儲藏。當時的百姓家都吃不上飯,許多百姓就被活活餓死。1942年河南全省遭災,百姓的日子就更難過了。當時麥收只有一兩成,秋糧甚至完全絕收,一場特大的飢荒就爆發了,這決不是偶然。
  但是蔣介石對1942年的河南大災卻不管不問,他不想百姓,只顧自己的利益。1943年3月底,當美國記者白修德向蔣介石會報災情時,他說不知道。其實,他早知道,只是不想負責任。1942年8~9月河南剛開始有災時,蔣介石已從軍方得知消息,他就召開了緊急的“前方軍糧會議”,採取了一些措施。他一方面減少河南的征糧數額,另一方面決定把西安方面的儲糧運往河南以備軍隊之用。但蔣介石採取這些非常措施,只是為了解決河南軍隊的糧食問題,並沒有採取有效的救災措施,只是減免了很少的征糧數額而已,置災民於罔顧。
  1942年10月,這時冬季來了,天氣變冷,災民很多都逃亡了,百姓的死亡率也迅速上升。對於國民政府來說,是實施救災工作的最重要時刻,此時也可以阻止災情的蔓延,但是事實卻相反。10月上旬,河南省賑濟會推選代表到重慶,請求國民黨中央免除災區征糧數額,蔣介石不但不見他們,而且還不讓他們在重慶公開活動。10月20日,國民黨中央政府派張繼、張厲生等到河南勘災,他們實地進行考察,也承認河南災情真的很嚴重。10月29日,豫籍國民參政員郭仲隗在重慶召開的第三屆一次國民參政會上,也對河南的災民的遭遇表示同情,並要求採取措施。然而,多方的呼籲,並沒有引起蔣介石政府對河南災情的重視,救災的延誤加深了百姓的苦難。

國統區300萬民眾活活餓死了,1942年的河南大災也結束了。除了極少數盡職的中外記者為這場大災留下的片斷記錄外,它在歷史上幾乎是一片空白,一場慘絕人寰的災難竟然如此地被人忽視甚至遺忘,這是國民黨當局嚴密封鎖新聞的結果。生命的流逝讓我們不禁為之感嘆,不過正是由於這些寶貴的片段記錄,才讓我們深深地記住了這次災荒,並值得後人深深地思考。把各村、縣情況匯總後,白修德估計受災最重的四十個縣中大約有三百萬至五百萬人餓死。但是,當他向河南省省主席說起餓殍遍地的情景時,這位省主席卻說他誇大事實︰“只有富人才得把賦稅全部交納。對於窮人,我們所征收的,絕不超過土地上所能出產的東西。”[美]白修德、賈安娜︰《中國的驚雷》,第195頁。白修德知道旱情固然嚴重,但如果政府停免賦稅、採取賑災措施,就能迅速減少災民的死亡人數,因為在河南省鄰省陝西就有大批存糧。然而,各級官員對災情總是輕描淡寫,力圖掩蓋真相。
[attach]84791427[/attach]
[attach]84791430[/attach]
[attach]84791435[/attach]
[attach]84791437[/attach]
[attach]84791440[/attach]
[attach]84791442[/attach]
[attach]84791446[/attach]
[attach]84791449[/attach]
[attach]84791450[/attach]
[attach]84791453[/attach]
[attach]84791456[/attach]
[attach]84791459[/attach]
[attach]84791461[/attach]
[attach]84791463[/attach]
[attach]84791464[/attach]
[attach]84791466[/attach]
[attach]84791467[/attach]
[attach]84791469[/attach]
[attach]84791470[/attach]
[attach]84791472[/attach]
[attach]84791474[/attach]
[attach]84791475[/attach]
[attach]84791476[/attach]
[attach]84791478[/attach]
[attach]84791479[/attach]
[attach]84791480[/attach]


作者: jeans2508    時間: 2012-12-2 11:21 PM

真的好悲慘!現代人真的要好好珍惜!
作者: minigiko    時間: 2012-12-3 06:29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3542    時間: 2012-12-3 09:59 PM

minigiko 發表於 2012-12-3 06:29 PM
太慘了 怪不得老蔣丟掉大陸

老蔣在執政的十年中,農村政策就做不好,而且也有分裂問題(取代汪精衛),國民政府也有腐敗的現象

「但是蔣介石對1942年的河南大災卻不管不問,他不想百姓,只顧自己的利益。」
這句話有主觀的涵義
當時他要處理的問題很多
沒辦法兼顧
但能處理卻沒做好,仍要負責

這讓我想到二二八事件也是同理
台灣發生大規模暴動
老蔣忙於國共內戰、不聽台灣仕紳的建議、太信任陳儀、沒查清楚
隨意派遣紀律不良的軍隊去處理(好的都拿去打共產黨)
釀成悲劇
作者: ksss13255127    時間: 2012-12-4 03:00 AM

可憐的人們...替你們感到難過
作者: osissian    時間: 2012-12-4 08:54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chen6019    時間: 2012-12-4 09:24 AM

失去人民的支持,也失去自己

作者: 悟天格c    時間: 2012-12-4 09:43 AM

D人真係可憐
電影1942正正就係E到
作者: cudicini23    時間: 2012-12-4 10:11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ufo215112    時間: 2012-12-4 11:02 AM

只能說庸官誤國~庸官亡國~這些官員應該要負最大的責任~!
作者: 流觴醉風    時間: 2012-12-4 11:21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小滑鼠    時間: 2012-12-4 04:28 PM

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,能生在這個衣食無缺的年代,真的好感恩~
作者: a888921    時間: 2012-12-4 11:29 PM


電影《1942》 被指影射1959年大饑荒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mainland/11050501/112012120100004.html
作者: 35180932    時間: 2012-12-5 12:45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穎少    時間: 2012-12-5 04:26 AM

本帖最後由 穎少 於 2012-12-5 04:26 AM 編輯

300萬人是個什麼數字...全台北市人死光了還不夠死
真是該死的政府該死的戰爭可悲的人民
作者: chipliu226    時間: 2012-12-5 12:19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miccer    時間: 2012-12-6 02:29 AM

本帖最後由 miccer 於 2012-12-6 02:30 AM 編輯
chipliu226 發表於 2012-12-5 12:19 PM
老蔣一向不注重農村,天災加上人禍,不過一九四二,河南不是應該在日本佔領下嗎? ...



根據記載

日軍自1939年1月至1940年3月的3期“治安肅正”作戰,與自1941年3月起的數次“治安強化運動”,對於國共雙方的控制地域造成了徹底的經濟破壞。日軍在1941年集中進行的“三光作戰”和“掃蕩”,並在中共活動的交界地區大量製造“無人區”和“人圈”。這對於原本脆弱的戰爭時期的華北農業生產構成了毀滅性的影響,農民逃亡,農地撂荒,承擔救濟機製的基層組織形同虛設。”
  更為具體的事實是︰1941年初的晉南戰役和1941年10月的鄭州戰役,以及戰爭間隙的相持狀態,使得河南的許多地區戰爭工事林立,而每一處戰爭建設的背後都是徵兵與拉夫,並意味著在勞動力匱乏到臨界點後的耕地萎縮。這其中還有1938年和1942年的黃河決堤造成的耕地流失,有大量河南駐軍的具備優先權的軍糧分發,有比歷年河南的旱災、水災和蝗災更為嚴重的災情,有在戰爭中癱瘓的河南交通線,有國民政府歷來的腐敗官僚的積習與權術,有保甲製在征糧和救濟的機製上的弊端



作者: xup6d93m4    時間: 2012-12-6 06:10 PM

民以食為天
也沒有起義之類的動亂
古時候好像都是饑荒就會戰亂
作者: 9265143    時間: 2012-12-7 01:18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hanglin    時間: 2012-12-7 02:48 PM

真是天災加人禍阿
作者: ZYX0410    時間: 2012-12-8 12:00 PM

苛政猛如虎,正因為天災不可避免,所以,活在現代的人更要避免人禍
作者: andersonfly    時間: 2012-12-9 01:26 PM

這就是國民黨在戰後面對中共何以大敗原因了。。。。因為他們心中無百姓只有自已的利益
作者: krassowski    時間: 2012-12-9 11:14 PM

戳破《1942》裡的偽歷史


講述河南1942-1943年大饑荒的電影《一九四二》,在坊間已成熱詞。但可惜的是,無論是電影本身,還是作為腳本的紀實原著,乃至於媒體對該段歷史的諸多重新發掘,均可謂是偽史當道。
本文所澄清的,只是這些偽史中的一部分。
政府壓制輿論,不允許媒體報導河南饑荒?重慶《大公報》1943年2月3日因刊載該報主持者王芸生的一篇《看重慶,念中原》的社論,而被當局停刊三天。電影及許多媒體,均以此為據,認定國民政府當年壓制輿論,不允許媒體報導河南大饑荒[詳細]。
《大公報》被停刊三天,不是因為報導河南饑荒,而是“指摘限制物價之失敗”
《大公報》被停刊三天是實情,但其被停刊的原因,其實並不是因為該社論報導了河南的大饑荒。據王世傑1943年2月4日的日記披露,其被停刊的真實原因是:“《大公報》因指摘限制物價之失敗,受停刊三日之處分。”王氏曾擔任國民政府中央宣傳部部長,1942年12月7日剛剛辭任。以他的身份,自然知道《大公報》被停刊的真實原因。換言之,報導災荒並不犯禁,但指責政府限價不力則惹怒了當局。
在《大公報》被停刊之前,重慶《新華日報》對河南災荒的報導至少已有40餘篇
事實上,對於河南的災荒,國民政府從來沒有限制過媒體的報導。譬如重慶《新華日報》,自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3日《大公報》被停刊這段時間裡,據筆者的不完整統計,報導河南饑荒的新聞,已多達40餘篇;其中12月份的報導最多,具體如下表:
入陝豫災民,陝省府設法救濟 1942,12,1
豫省災情志略 1942,12,1
[洛陽各界救災工作競賽展期至本月十日](要聞簡報) 1942,12,3
豫災棄嬰,捐款救濟 1942,12,4
[傅作義捐款萬元救濟豫災](要聞簡報) 1942,12,5
豫災救濟,洛陽各界熱烈響應,米幹主教來渝籌賑 1942,12,7
救濟豫災,政府撥一萬萬元,衛立煌等發起擴大募捐 1942,12,8
河南之災,災區來信痛陳饑荒 1942,12,10
災民遷徙耕地荒蕪,豫省當局規定代耕辦法,並籌措平糶基金及糧食 1942,12,10
[災荒嚴重民食困難,豫省府通令禁止釀酒](要聞簡報) 1942,12,11
救濟豫災,美援華會派員赴豫,主持發放該會賑款,陝省府撥款收容災童 1942,12,13
豫災民相率流亡,每日到洛陽達數千,過去四個月已配送十二萬人 1942,12,14
救濟豫災,農行趕辦第二批災區款貨,甘全省捐一日所得賑豫災 1942,12,15
洛糧價上漲,賑災款已募四十余萬 1942,12,16
前線將士同情豫災,X戰區官兵節食助賑 1942,12,18
豫省募款救災,年底可望達五千萬元,鹿邑上蔡災情益嚴重 1942,12,19
救濟豫災,魯山縣獻糧薪,各省紛紛捐款 1942,12,20
[新疆墾業銀行及山西省府均寄款救豫災](要聞簡報) 1942,12,21
蔣介石軫念豫災,令在隴海沿線設粥廠,豫建廳籌畫明年春耕 1942,12,28
豫槍決汙吏 1942,12,29
豫戰區官兵賑災,每月自動減食兩餐,蔣介石特電嘉獎 1942,12,29
[陸軍某師某團,絕食一日賑豫災](要聞簡報) 1942,12,30
國際友人協賑豫災 1942,12,31
重慶《新華日報》當時在國統區公開發行,其刊登的內容,和重慶《大公報》一樣需接受國民政府新聞檢查機關的審查。但這40多篇關於河南災荒的報導,沒有一篇遭到封殺處罰;《大公報》遭到處罰後,到1943年6月,據筆者不完整統計,重慶《新華日報》對河南饑荒的報導數量,至少還有80餘篇,具體篇名及報導日期,恕不再以列表一一羅列。所謂國民政府不讓媒體報導河南大饑荒,顯然不實。實際上,無論災前災後,對河南饑荒的報導,政府從未有過限制。《大公報》停刊三天,不是因為它報導了災荒,而是因為它抨擊了政府。

作者: krassowski    時間: 2012-12-9 11:15 PM

《大公報》被處罰之前與之後,對河南災荒的報導同樣從未中斷
或許僅以重慶《新華日報》為例,對部分讀者而言說服力還不夠。畢竟這是一份共X產X黨的報紙。但即便是被停刊三天的《大公報》,在被處罰之前,實際上已有不少對河南饑荒的報導,這些報導也未受到當局的封殺和處罰。下面是筆者對該報1942年河南饑荒報導的一份不完整統計:
洛陽喜雨,豫購陝糧救災 1942,9,12
豫請振代表昨謁徐部長 1942,9,15
行政院決議救濟豫災 1942,9,30
視察豫災(張繼、張厲生奉派赴豫) 1942,10,1
救濟豫災;豫槍決汙吏 1942,10,2
宣慰豫災民 1942,10,7
查勘豫災 1942,10,8
查勘豫災,張繼等由洛出發 1942,10,25
豫災民移墾 1942,10,29
宣慰豫災,張繼等返抵西安 1942,11,5
振濟豫災,中央將再撥款急振 1942,12,3
豫省積極救災,籌平糶基金,向富戶借糧 1942,12,10
振濟豫省災民 1942,12,28
豫省災荒目睹記 1942,12,28
天寒歲末念災黎 1942,12,28
值得一提的是,《豫省災荒目睹記》一文對河南災荒嚴重程度的披露,絲毫不遜于後來王芸生為之配發社評而惹禍的《豫災實錄》,該報導裡有諸多慘烈的饑民死亡案例,譬如“在宣城,一陳姓滿門五六口由家長迫令長幼同時食砒霜自殺,在服毒後,鄰居概不往救,且曰:‘早死,少受罪!’”王芸生也為該報導配發了社論《天寒歲末念災黎》,但因未曾抨擊政府的戰時政策,兩篇報導均順利登出。1943年2月2日被停刊三天后,大公報實際上仍在繼續報導河南災荒,據筆者所見,其報導至少持續到該年6月20日,當日刊發了張高峰的前線報導《災後話農情——河南新麥登場》。
蔣介石不許報災、“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”?電影及媒體慣說蔣介石不願意救災、“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”,流行的史料依據有三份。這三份史料都有問題。
馮玉祥的回憶繪聲繪色,但李培基根本沒去重慶報災,怎會挨蔣介石的罵?
其一是馮玉祥的回憶。馮氏1947年在美國寫回憶錄《我所知道的蔣介石》,其中說道:“河南大旱,是人人都知道。這次旱災是以葉縣為中心,周圍七、八百里,草根樹皮都被饑民吃光了。餓死的人不知有多少,遍地皆是,無法算計,就在這樣慘痛之下,蔣介石還向河南征糧。那位河南主席實在沒有辦法。大膽的向蔣介石說:‘旱災太厲害。’蔣介石把桌子一拍,就大罵起來說:‘一點廉恥都沒有,一點人格都沒有,就是胡造謠言,我知道河南全省都是很好的收成,而你偏說有旱災!’無人格長,無人格短的罵了一個鐘頭。可見對於人命毫不關心。”上一期專題《1942年河南饑荒人禍分析》已經考證過,馮氏所謂的“那位河南主席”,名叫李培基,在中央派人前往河南調查之前,李氏一直竭力在做的事情,不是報災,而是在瞞災。被河南各界推舉前往重慶報災的楊一峰,“在重慶查出了當時河南省主席李培基向中央所呈送的報告,說河南的糧食收穫還好。”事實恰恰和馮玉祥所言相反。李氏既然從未面見蔣介石痛陳災情,後面所謂“無人格長,無人格短的罵了一個鐘頭”的情節,顯然只能出自馮玉祥的捏造杜撰。

作者: krassowski    時間: 2012-12-9 11:17 PM

郭仲隗說“中央不准報災亦不救濟”,但河南軍方曾多次報災,並因此與豫省府正面衝突
第二份史料,是時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郭仲隗晚年在《江流天地外》一書中的回憶。據郭氏說:1942年,我續任第三屆國民參政員,是年河南大旱,除少數水田外,一粒未收。中央不准報災,亦不救濟,我以參政員奔走呼號,不遺餘力,“結果河南餓死了500多萬人,河南主席李培基只報了1602人,開政治上未有之奇”。郭氏說“中央不准報災,亦不救濟”,全然不是事實。真實情況是:湯恩伯、蔣鼎文、李家玨等河南軍方高層均曾向重慶報過災,但河南省政府方面則一直瞞報災情。軍、政雙方的這種分歧,在1942年9月的西安王曲軍事會議上曾有一次正面衝突,衝突的結果,是蔣介石“決定1942年河南軍糧配額(從420萬石)減為250萬石”。詳情可見上期專題。[詳細] 如果不相信河南有災,不願救災,如此大幅度地減少河南的軍糧配額幹什麼呢?但減而不免,則很顯然與河南省政府的災情報告有關。郭所謂“以參政員奔走呼號,不遺餘力”,是在1942年10月30日,此時,河南各界推派的赴渝報災三代表楊一峰、劉莊甫、任兆魯已經順利將河南災荒的實況轉達給了蔣介石。楊一峰後來回憶說:“弟當時被河南各界推為赴渝呼籲三代表之一,據所知中央瞭解河南災況,並非由於豫籍參政員郭仲隗先生之呼籲。……郭參政員之呼籲,可能是以後之事,與中央之推派大員赴豫勘災無干。”
王芸生說陳佈雷告訴他“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”,其實只是王芸生的杜撰
第三份史料,是60年代王芸生、曹穀冰撰寫的《1926年至1949年的舊大公報》,該文聲稱:“(《大公報》被停刊後)王芸生曾為此向陳佈雷詢問究竟,陳佈雷說:‘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,說是省政府虛報災情。李主席(培基)的報災電,說什麼‘赤地千里’、‘哀鴻遍野’、‘嗷嗷待哺’等等,委員長就罵是謊報濫調,並且嚴令河南的征實不得緩免。’這可見蔣介石剛愎自用、不恤民命的作風。”在李培基沒有報災這一點上,王芸生和馮玉祥一樣,赤裸裸地撒了謊。陳佈雷時任蔣介石侍從室第二處主任,李培基並未報災,陳怎麼可能向王芸生講那麼一大段李培基報災被罵的情節呢?這段情節顯然是王芸生60年代時杜撰的。再者,此時已是1943年2月,重慶派往河南調查災情的張繼、張厲生等人1942年10月份就已經到了河南,饑荒的實際情形早已通過他們傳回了重慶,政府的救災工作已經全面鋪展開來,陳佈雷怎麼可能罔顧事實,跟王芸生說什麼“委員長根本不相信河南有災,說是省政府虛報災情”呢?唯一的解釋,只能是王芸生在60年代偽造了這段歷史。
記者白修德報導災情之後,政府才被迫開始救災嗎?美國記者白修德1943年3月22日曾在美國《時代》週刊上報導河南饑荒。白氏晚年在其回憶錄裡引用一位“梅根神父”的來信,認為正是因為自己的報導,才迫使無心救災的國民政府行動了起來:“自從你走後並且發出了電報,糧食就從陝西沿著鐵路線緊急調運過來,……省政府也忙碌起來了,到處開辦了臨時伙房。……軍隊也拿出了他們的一部分糧食,發揮了很大作用。”電影乃至多數國內媒體照搬了白氏晚年的這一說法 [詳細] 。但事實並非如此。
白修德在《時代》週刊報導災荒時,中央及河南的救災工作早已全面展開
自1942年9月9日西安王曲軍事會議上,以蔣鼎文為首的河南軍方向蔣介石報告了災情實況之後,儘管以李培基為首的河南省政府仍然對饑荒的嚴重程度持保守態度,但河南省政府的救災工作,已不得不立即展開。9月16日,李培基迫於中央壓力,正式成立河南省救災委員會;9月28日,李培基正式發表講話,提出“今後本府決定將救災一項,定為中心工作。”此後,整個河南省政府的運轉,即徹底轉入救災模式。王曲軍事會議上,中央直接減少了河南的軍糧配額,並立即從陝西開始向河南運糧。
總體來說,1942年9到10月間,可視為中央及河南地方救災工作的第一階段。其內容,主要側重於調查災情及救災計畫、辦法的擬定。調查方面的主要工作,是查勘各縣災情實況,詳細記錄“充足、自足、不足、待救”四種戶口;具體的救災計畫和辦法則依據上述調查制定。1942年10月到1943年1月,可視作救災的第二階段。此一時期,各項救災工作均已分別展開。中央發放了三次急賑款;河南省政府自籌賑款500萬,並在陝西購得麩皮300余萬斤運回發放,地方亦籌款1000萬。針對流民的各種以工代賑(主要是興辦農田水利,如疏通河道,開鑿水渠等)也搞了起來。最關鍵的糧食問題,先是向第一戰區長官部借了後方的囤糧3.5萬包,又向湯恩伯部借糧160萬斤,軍隊節食麥300萬斤以及向陝西省購買的存麥2萬包,都分別發放了下去;各縣所存的倉穀,也勒令必須在1943年麥收之前全部散發給災民;其他如查封大戶存糧、設置粥廠、組織募捐等工作,均是在此一時期大規模展開的。對逃荒的災民,則根據其逃荒的主要路線沿途設置救濟站,供給災民吃住。
也就是說,白修德3月22日在《時代》雜誌上刊文時,上述救災工作,均已全面展開。“糧食從陝西沿著鐵路線緊急調運過來”不是白修德報導後的結果;“省政府也忙碌起來了”也不是因為白修德的報導;“軍隊也拿出了他們的一部分糧食”的時間更遠遠早于白修德的報導。白氏在災區不足20天,走馬觀花的報導並不可信。當然,1943年麥收(6月份)前的四個月是災民最困難的時期,舊儲已盡,新糧未收;同時,3月份也是政府救災工作最艱難的時刻,本地儲糧已發放殆盡,外部運入糧食又非常艱難——正如親延安的美國外交官謝偉思所說的那樣:“正常時期,糧食可以從四個方面運進河南。而現在這些運輸線有三個方面都控制在日軍手裡。來自陝西的第四個方面運輸能力受到嚴重限制,因為在潼關到靈寶之間80公里的這一段鐵路,正處在日軍大炮射程之內”,所以,白氏在河南看到的災情之慘烈,確屬事實;但白氏認為當局此前不救災,自己使災荒成為國際新聞後才開始救災,則只是他個人的一種想當然而已。

作者: krassowski    時間: 2012-12-9 11:18 PM

美國外交官謝偉思1942年11月在河南的觀察,比白修德要準確得多
謝偉思1942年11月也在河南,他的觀察比白修德要可靠得多。據謝氏記載:“糧食現在也正在運往河南省,但數量很小。……潼關火車站站長說,他不知道運糧的噸數,但他對我說每晚通常有兩列火車東駛,每列平均10節車皮,容量15到40噸不等,可以設想平均載25噸。據我所見,東行列車所載貨物全是糧食。因此,我估計一個月至少可向河南運進1.5萬噸糧食。火車駕駛極端困難和危險,要於夜間在日軍炮火的交叉射擊下行進。幾乎所有橋樑都被破壞了。需要走臨時修築的彎道。為保持鐵路暢通,鐵路職工表現了極大的英雄主義和智慧。”如果謝氏調查到的資料是準確的,那麼這就意味著從陝西到河南的唯一一條鐵路,即便“東行列車所載貨物全是糧食”,一個月也只能向河南輸送三千萬斤糧食,而河南國統區的災民,據美國救濟委員會的調查,有一千多萬人,也就是說,每人每月只能從這唯一的鐵路上獲得三斤糧食而已。這恐怕才是1942-1943年河南大饑荒最終餓死人數眾多的主要原因。如果把視野放寬一點,更不難發現,1942-1943年河南大饑荒,其實只是1942-1943年“中原大饑荒”的一部分,河北、山西同樣是重災區——據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下達的一份檔《限期完成糧食吸收調劑工作,救濟災區,保證春耕》記載:“目前五、六分區災情至為嚴重,約近半數人民已無糧可食,餓死者日有所聞,春耕已陷停頓,必須以全區力量之支援,始克渡過難關。”這份檔的簽發日期是1943年3月25日,恰是白氏在《時代》刊文的時間。中 共在河北、河南交界地帶的抗日根據尚且“約近半數人民已無糧可食,餓死者日有所聞”,自不難想像陷於日軍三面包圍交通不暢的河南國統區會是何等情狀。
蔣介石讓前線部隊撤退,想把災民當包袱甩給日本人?電影裡有蔣介石擬棄守河南、讓前線部隊撤退,把災民當成包袱甩給日軍的情節。學者們中也有人撰文說:“為了拖垮敵人,人民又成為敵我雙方的人質。……日占區不僅嚴禁災民向日軍後方流亡,而且刻意將災民向國統區、共產黨控制區驅趕,使之構成中國方面的壓力。至於中國方面,在這個時候,第一,沒有積極救助;第二,其實也期望這些災民流亡到日占區、他方佔領區。” [詳細] 這些說法,與史實相距可謂十萬八千里。
河南省政府曾明確下達命令,要求各縣協同國軍“制止良民逃往敵區”
說政府“沒有積極救助”,何謂“積極”?若以“效果顯著”來定義“積極”,那麼政府很顯然沒有做到;若以“盡力”為“積極”,則政府可供指摘的地方並不多。至於基層政權空洞化、腐敗化,無法將救災措施落到實處,則實在是國民政府貫穿整個大陸時期的痼疾。但若說政府“也期望這些災民流亡到日占區、他方佔領區”,則純屬誅心之誣衊。政府若有如此期望,就不會沿著災民逃往陝西的路線設置那麼多的救濟站。更何況,河南省政府當年還專門出臺過規定,命令各縣嚴防災民逃往敵區,該命令要求:“(1)各遊擊區各縣應將奉撥振款立即查放,並向受振災民剴切宣達中央德意以資感召。(2)各縣應督率地方各界擴大舉行救災運動,設法募集款糧隨時散放。(3)各縣應切實督飭所屬團隊協同國軍,在通往地區地點設哨盤查,制止良民逃往敵區。(4)如遇敵軍抽集我壯丁難民,應隨時隨地予以武力驅逐,以粉碎敵寇陰謀。”(《河南省政府救災工作總報告》)政府非但不曾“期望這些災民流亡到日占區”,更不曾有過把災民當成包袱甩給日軍的想法。

作者: krassowski    時間: 2012-12-9 11:21 PM

1943年蔣介石確實從前線撤回過一支部隊,但目的是為防止該部隊起義倒向中共
不過有意思的是,1943年,蔣介石還確實曾經從河南前線撤回過一支部隊,即趙壽山的第38軍。但這並不意味著蔣介石想要放棄河南,直到1944年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之前,國軍在河南的防線並沒有發生明顯的後移。趙壽山的38軍當時駐防豫北鄭州、廣武一帶,其之所以被從前線撤回,原因不是災荒,而是蔣介石和湯恩伯均認為這支部隊已被共產黨同化控制,放在前線隨時可能舉旗易幟,故先將其從前線調回鞏縣“集訓”,實質上是將其置於國軍的控制之下,稍後又將親中 共的軍長趙壽山調往重慶中央訓練團將官班“受訓”。對於這段歷史,中 共鄭州市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著的《中 共鄭州黨史》有詳盡的記載。據該書稱,該部隊早在1927年就有了共產黨組織,曾被毛澤東譽為統一戰線工作的典範;1940年駐防鞏縣時,“該部地下黨,根據中 共中央的指示精神,……進行了起義的醞釀和準備”;1941年秋,湯恩伯對該軍喪失信任,認為其隨時可能轉投共X產X黨,故其中央軍“對38軍形成了包圍圈”,“中共38軍工作委員會”因此“同趙壽山軍長經過多次研究,準備應變措施和起義方案”;“1942年春,38軍工委利用部隊整編和人事變動的機會,將地下黨員調到關鍵崗位。夏,又將教導隊和幹訓班畢業學員中120名黨員分配到全軍任職,準備對付突然事變。”1942年秋,趙壽山派代表去延安彙報情況,要求部隊起義,“毛 澤 東指出:部隊要做好起義的腹案和準備,不要公開打紅旗,要打地方部隊抗日同盟軍的旗幟。……起義時機,一條是在蔣介石要武裝吞併並不能繼續生存時;一條是日本人大舉進攻,國民黨大撤退,部隊留到敵後時。”38軍內部的這些變化,重慶方面早有知曉,故而才會在1943年10月將部隊從前線撤回,與災荒則毫無關係。
日軍用軍糧救濟中國災民?電影裡有一個鏡頭: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甯次在飛機上巡視河南災情,要求日軍以軍糧賑濟中國災民。軍官們疑惑不解:“……可是他們是中國人啊!”岡村說:“別忘了,他們首先是人!”日軍對災民的救濟情況究竟如何?
劉震雲:“一九四三年,日本人開進了河南災區,這救了我的鄉親們的命。”
關於日軍對災民的救濟,劉震雲的紀實作品《溫故一九四二》裡表達得更加極端:“……河南人沒有全部被餓死,很多人還流傳下來,繁衍生息,五十年後,儼然又是在人口上的中國第二大省。當時為什麼沒有死絕呢?是政府又採取什麼措施了嗎?不是。是蝗蟲又自動飛走了嗎?不是。那是什麼?是日本人來了。一九四三年,日本人開進了河南災區,這救了我的鄉親們的命。日本人在中國犯了滔天罪行,殺人如麻,血流成河,我們與他們不共戴天;但在一九四三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的河南災區,卻是這些殺人如麻的侵略者,救了我不少鄉親們的命。他們給我們發放了不少軍糧。我們吃了皇軍的軍糧,生命得以維持和壯大。當然,日本發軍糧的動機絕對是壞的,心不是好心,有戰略意圖,有政治陰謀,為了收買民心,為了占我們的土地,淪落我們河山,姦淫我們的妻女,但他們救了我們的命。”

作者: jiffandy    時間: 2012-12-10 12:28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a0920209745    時間: 2012-12-10 09:32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kusla584    時間: 2012-12-11 04:14 PM

1942電影拍完  期待拍大耀進
作者: jjdd999    時間: 2012-12-20 12:03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ashechen    時間: 2012-12-20 03:20 PM

還是繁體中文的時代
那時還是國民黨政府統治.......
....................
作者: 夜行神獸    時間: 2013-1-18 09:49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sFirefly    時間: 2013-4-11 01:20 AM

我覺得,蔣介石不是人人可當
要打仗,要救災,要剿共,要處理國家政事,地方貪污
還要加上權力核心不可避免的鬥爭算計

要是我,早瘋了~~
作者: xbcaa    時間: 2022-7-5 12:07 PM

當時一半是日佔區,那時候剛好日軍推進到河南,所以才要炸水庫,不是全部是國民黨管的到的區域。300萬數字是炸水庫完十年的全河南人口死傷總數,不是饑荒造成的死傷,炸水庫前國民黨有疏散居民有給錢,日軍記載水淹到腳踝,不是滅頂。可以比對一下可看到的1942照片和三年饑荒照片。炸水庫烏克蘭最近也做了一次,可以看看造成多少傷亡。1975年河南潰壩30個縣市、1750萬畝農田被淹,23萬人死亡,官方數據2.6萬人死,可以比較一下。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bast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